2009/10/07

十八歲的新選擇——教育大三通

十八歲的新選擇——教育大三通

作者:李雪莉  出處:天下雜誌 432期 2009/10


他們不念台大、政大,而選擇跨海念北大、港大。即使台灣還不承認大陸學歷,已有超過兩成的台灣父母,願意讓孩子到大陸就學。今年開始,中國大陸也宣布直接採計台灣學測成績,大動作吸引台灣學生。中、港大學正積極搶攻台灣教育市場,爭奪最優秀的狀元學生,兩岸三地教育大匯流,台灣新一代該如何抉擇?「登陸」將會面對哪些挑戰?



九月中旬,柳樹在秋風中搖擺,譜出嘩啦啦的聲響。十八歲的何安琪剛與初唱驪歌的高中同學同時上了大學,只是,她求學的地點距離家鄉六百公里。

何安琪是用台灣學測進入大陸高校的第一位學生,她以全國排名約四千名、六六級分,捨台大,進入上海復旦大學臨床醫學系八年制博士班,加入中國每年六百萬新生的學習戰場。

學期剛過不到一個月,她的印象是:「數學教得很深,人很厲害」、「路上都是外國面孔」。她稚氣的語氣裡不願給自己太多藉口:「來這也好,讓我警惕一點!」

同一時間,來自彰化田尾、剛從台中一中畢業的十八歲大男孩黃憶農,以七十級分,進入香港城市大學,就讀全英語教學的電子商務系。

自小幫家人鋤田堆肥,黃憶農有著十八歲孩子少有的早熟。明明有實力進入台大機械系,但他選擇香港做人生的跳板。

何安琪、黃憶農的父親都不是台商,但他們都選擇提早把孩子送到中國或香港磨練。

黃憶農的父親黃瑞昌是業餘農夫,也是工研院家庭網路科技中心的經理,他非常鼓勵兒子到香港。「在彰化的國中小念書就差了北部學生一截,而台灣的大學奶水不足,資源愈來愈薄,也不夠國際觀,還不如到香港從大一開始補強語言,比去美國容易適應些。」

十八歲的學習路徑

田尾長大的黃瑞昌認為兒子在香港比在台灣,更有機會補強國際化學分。
改變學習路徑的不僅是台灣學生。

十九歲、耶魯大學三年級的台灣小留學生曹凱傑,儘管父母住在台北,但他申請參與北大/耶魯的交換生,繳的是耶魯上萬美元學費。

從小被父母刻意栽培送往美國的ABC,也轉一圈回到亞洲學習。「在耶魯有個中國熱,白人、華人都是,像我這樣的ABC也想認識中國,」曹凱傑說。他姐姐也剛從波士頓大學畢業,早他一年到上海,工作。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9096

http://www.cw.com.tw/issue/ch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