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商業週刊>
常有人抱怨:英文一邊學一邊忘。假如你也曾有這樣的困擾,換一種角度來看,把英文學習看作是「輸入」(input)和「輸出」(output)之間的對應關係,會有新的啟發。
先從「輸入」端來看,輸入基本上是聽和讀,學英文的輸入來源很多,CNN新聞、華爾街日報,HBO電影,都是很好的「輸入」途徑。但「輸入」的東西就一定儲存得下來,甚至能轉換成「輸出」嗎?。
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Hermann Ebbinghaus是發現人類記憶遺忘規律的第一人。他發現輸入的資訊經過人的注意後,就會變成為「短期記憶」,若不經過即時的複習,短期記憶就會被遺忘;經過即時複習,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在大腦中保留很長的時間。
心理學家的「記憶曲線」中,人的記憶的兩個遺忘高峰,一是接觸資訊後一分鐘,大部分短期記憶在這個時間內將被遺忘。二是接觸資訊後二十四小時,是大部分長期記憶的「鬼門關」。要想保持長期記憶的秘訣就是:
(1) 1分鐘之後回想:不管你讀了什麼、聽了什麼,在完成輸入後一分鐘,立刻回想你剛剛讀的單字、文章,在你忘記之前複習它,並記住它。
(2) 24小時內複習:背了單字和句子後的隔天,認真複習一遍,讓大腦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當然不能只有記憶,記憶是基礎,真正應用英文,是它的輸出效果,也就是讀和寫,這是不斷實踐、犯錯、修正的過程。通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來試試看吧。
1:10的單字記憶法—“cur”= 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