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0

英文作文強迫取分要訣


 1. 分詞構句過多,會切調文章的rhythm.


我一直覺得學生很愛寫分詞,以為一定有好效果,其實,有時用的不好,反正不好,今天聽到老師說,會切斷文章的rhythm,念起來不順,難怪我有時覺得學生文章不順。


2. 閱卷老師在意的是正確度,及創意。



其實這個大部分老師都知道,我只是覺得老師講得很有趣,如老師們會因為”惜才”,決定給他高分,讓他讀大學吧,或是你字寫得潦草,你先不仁就不要怪我不義,閱卷老師就有足夠的理由看不懂給低分了。


3. 老師討厭的cliches: It goes without saying, Last but not least, in my opnion


老師們真的很容易生氣,一看到句首出現逗點也會生氣,好不容易背的片語,也不行(不過想想我好想也是如此,所以我叫學生不要用中文寫不會的字,因為我自己看到都好生氣。


4. 不可以抄英文考卷上的句子,如果抄任何一句完整就是零分。



繼續閱讀 : (Aliceinhchs's Blog)

2012/03/23

不甘不願地念碩士


過去一年來全省跑透透,到處演講,有講給大學部聽、碩士班聽、高中教師與家長聽的,也有講給科技大學的學生聽的。科技大學很多學生從演講一開始就睡覺、打牌、修指甲、男女朋友摟在一起,即使到台、成、清、交或醫學院去演講,也照樣碰過三分之一以上的人一開始就躺著睡,被我吵醒了就開始打手機。講給老師聽時,如果是強迫來聽的,就會看到一堆老師沒精打彩;如果是自由報名,就會看到老師神采奕奕。家長是最認真的一群,從來沒有人打瞌睡。


最誇張的一次,是到某名校兩個碩士班演講,前後兩天講完全相同的題目,是碩士生普遍很關心的議題。第一天聽眾可能有200~300人,滿堂彩,賓主盡歡;第二天只有一半聽眾(研究所招生人數較少),最前面三排從一開始就躺著睡,最後睡著的超過三分之一!我只能有一個猜測:後來那個研究所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來混文憑的!有一次去一個很有名的醫學院演講,竟然睡著的學生也有一半,我到今天還在想:到底是什麼原因?


到了東華大學,一位系主任陪我吃午飯,我告訴他:不要收那麼多碩士生,對不起教育良心,對不起學生家長,其實也對不起那些糊里糊塗想要來混文憑的學生!
很多學生念碩士只是覺得自己大學畢業時沒有就業能力,出去會馬上被打槍;有更多的人是因為家長要他念,剛好又有一個國立大學要他。其實,這樣子不甘不願地地念碩士,對這些學生不但沒好處,還有壞處!

繼續閱讀: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不甘不願地念碩士

2012/03/01

每晚K英文 10幾分變12級分



學測昨天放榜,新竹縣私立忠信學校學生王斯泓以71級分榮登竹縣「榜首」,同學賴葦佳在校英文成績從未超過底標,苦讀5個月後異軍突起,考出前標12級分佳績,社會科滿級分,總級分67,堪稱這次學測的「超級黑馬」。

「竹縣狀元郎」王斯泓愛玩電腦、攝影,最擅長物理、化學,在校成績名列前茅,父親是前交大電機系教授王宜楷,他坦承國中時曾迷戀電腦,成績一度退步,後來經高中老師李明芬、劉康指導,推薦他看觀念物理、化學等書,確實做好考前復習,藉考試成為挑戰自我的機會。

「每天至少念5小時英文。」賴葦佳回憶考前5個月的艱苦復習,直呼「永生難忘」。

10 Lessons Jeremy Lin Can Teach Us - Forbes







Just Lin, Baby! 10 Lessons Jeremy Lin Can Teach Us Before We Go To Work Monday Morning

NEW YORK, NY - JANUARY 31:  Jeremy Lin #17 of ...
Image by Getty Images via @daylife
Lin-sanity has swept up the NBA over the last week. Now it seems like the phenomenon has gone worldwide.
Friday’s 38 point performance by Harvard grad Jeremy Lin for the New York Knicks against the LA Lakers was his greatest performance yet as a starter, since he burst on to the scene and propelled the team to 4 straight wins.
Lin now has over 200,000 followers on Twitter. He’s got over 800,000 on Weibo – including 200,000 new ones in the 24 hour period after beating the Lakers.
But there’s more to this story than basketball. This isn’t just a modern-day, real-life version of the Hoosiers movie. The Jeremy Lin story is incredibly popular because we can all see a little bit of ourselves in this man’s struggles and now successes.
What can all of us learn from this young man — and how can we apply these same lessons to our own lives when we go back to work on Monday morning?

2012/02/24

是你有問題,還是你的腦袋有問題?

是你有問題,還是你的腦袋有問題?

撰文者: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有一次做完簡報後,我問現場外國客戶有沒有問題,隨口說出:『Do you have problems?』看到老外臉上狐疑了一下,才會過意;這句話應該要問成:『Do you have questions?』。」

問別人「有沒有problem」,相當於問他,你腦袋有沒有問題啊!

很糗吧,這是一個學生告訴我的真實故事。英文裡有很多「差一點點」的字,在中文裡差別很大。以「問題」來說,上課提問的問題是question,出了麻煩的問題卻是problem。我今天遲到的「原因」是reason,但是這場意外的「原因」卻是cause。這些細微的差別,其實都藏在字的「血統」裡,我們一起來看幾對分道揚鏕的兄弟!

1、duty vs. responsibility→責任?

duty來自於due和debt,有「相欠」的意思。duty常牽扯到法律上的義務,像免稅店就是duty-free shop,保衛國家和繳交所得稅,也都是一國公民的duty。既然是必須做的事,一個人在工作上的職責,當然也就是他的duty。

responsibility則是指the ability to respond「能夠回應的能力」。這種「責任」,既不是義務也不是債務,而是自發性的。例如:照顧小孩是每位父母的「責任」,這裡最好是用responsibility,如果用duty,就變成一種被迫的例行公事,感受不到那種自發的親子間互動。

學英文 老派方法有時最管用

學英文 老派方法有時最管用

撰文者: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常有上班族抱怨:英文一邊學一邊忘。假如你也曾有這樣的困擾,換一種角度來看,把英文學習看成是「輸入」(input)和「輸出」(output)之間的對應關係,會有新的啟發。

先從「輸入」來看,輸入基本上是聽和讀,學英文,輸入的來源很多:Bloomberg(彭博社)文章、CNN新聞英語、英文電影,都是很好的「輸入」途徑。但人腦畢竟不是電腦,一邊不斷增加「輸入」時,一邊又同時有「記憶刪除機制」。人的記性好壞或許來自先天遺傳,但如果能掌握記憶的規律,就算記憶力一般的人,也能夠開啟英語學習記憶之門。

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Hermann Ebbinghaus,是發現人類記憶遺忘規律的第一人。他說輸入的資訊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後,就會變成為「短期記憶」。若不經過及時的複習,短期記憶就會被遺忘;反之,短期記憶會變成長期記憶,在大腦中保留很長的時間。

心理學家的「記憶曲線」中,人的記憶的兩個遺忘高峰,一是接觸資訊後一分鐘,大部分短期記憶在這個時間內將被遺忘。二是接觸資訊後二十四小時,是大部分長期記憶的「鬼門關」。所以,要想保持長期記憶的秘訣就是:

1、1分鐘之後回想:不管你讀了什麼、聽了什麼,在完成輸入後一分鐘,立刻回想你剛剛讀的單字、文章,在你忘記之前複習它,並記住它。
2、24小時內複習:背了單字和句子後的隔天,認真複習一遍,讓大腦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