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讀書方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讀書方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08/29

背單字的經驗分享

[轉載]
我們都知道英文若要考高分
一定要穩穩背好單字
這邊分享我背單字的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對高三生來說,我們目的很簡單:
就是要同時「有效率」和「有效用」,換句話說就是徹底的「省時」

如何有效率:
1. 堆疊法(over learning)
2. 色筆法、筆記本法
3. 字根法、聯想法...(這是補習班/參考書的主力,大部分同學都清楚,所以這次就略過)

如何有效用:
1. 幫助背單字的手段(cone of learning...)
2. 注意考試會考的重點(解題需要、寫翻譯需要、寫作文需要)
3. 善用工具書

------------------------------------------------------------------

堆疊法:(增強短期記憶,適用於高三考生)
1. 原理:今天除了讀新的知識外,還一同複習昨天所學,而明天則同時複習[今天+昨天]


繼續閱讀:  http://www.ptt.cc/bbs/SENIORHIGH/M.1377625160.A.9F2.html

How i improve my English

[轉載]

我其實更希望看到這篇分享的人是高一或高二的學弟妹,因為就我個人來說,我不信奉速成的英文(如果我相信英文可以速成,我這篇文章就是在自相矛盾)

其實大家不覺得奇怪嗎,如果網路上有那麼多人分享要如何念英文,為什麼看的人那麼多,真正改善的人卻還是那麼少?我可以很篤定的告訴你,答案很簡單,就是一個懶字。語言不可能用跳越的學習--你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所有的單字片語都塞進腦袋裡,就算你辦到了,你還是不懂得如何用在寫作上,那除了選擇題外,也不是白搭而已嗎?光拿翻譯來說,雖然只佔八分,但畢竟也是分,難道你是神可以預測到大考要考什麼嗎?答案是辦不到。

那--為什麼還是很多人翻譯可以拿滿分?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累積,累積久了之後,範圍不管多廣,都多多少少可以鉤到邊的。

可是累積的過程很痛苦。因為今天你記了這個字,可能兩個月後你才會在某份考卷上看到。你的進步,更不是像數學那樣明顯,突然之間就會解題了。而是循序漸進的,你越來越好,而自己不知道(這就有點像是你在長高,可是你並不自覺,除非你去測量。在英文的CASE裡,那個測量就是指考)。

繼續閱讀: http://ningobingo.wordpress.com/2013/03/21/how-i-improve-my-english/

2012/07/13

101年指考試題分析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選才電子報]第215期-101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初步分析

英文考科
【林秀慧】
英文考科依據九五暫綱之「核心能力」中的「語言能力」,擬定測驗目標,設計各種題型,整卷包括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大題型,前者評量考生閱讀理解能力,後者評量寫作能力。選擇題型含詞彙、綜合測驗、文意選填、篇章結構、閱讀測驗,評量考生對於詞彙、語法結構、篇章的運用,並藉由選文閱讀,評量考生理解、引申、推論、判斷的能力。非選擇題題型含中譯英與英文作文,前者評量考生能否將中文譯成正確、通順、達意句子的能力,後者評考生能否運用所學詞彙、句法寫出切合主題且具有連貫性的短文。
整體而言,101指考英文考科試題,整卷文章取材廣泛、類別多元、內容豐富,且題目生活化,選材內容貼近一般高中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學習範疇與認知能力,應能有效評量課程綱要訂定之閱讀及寫作能力相關的能力指標。整卷用字大多為基本字彙,且不特別強調文法能力;選文句子結構亦為一般高中生所熟悉,雖然有部分選文內容詞彙為專有名詞或較難的用字,考生應可藉由上下文意,猜測或分析出字詞意義而順利作答。

2012/03/01

10 Lessons Jeremy Lin Can Teach Us - Forbes







Just Lin, Baby! 10 Lessons Jeremy Lin Can Teach Us Before We Go To Work Monday Morning

NEW YORK, NY - JANUARY 31:  Jeremy Lin #17 of ...
Image by Getty Images via @daylife
Lin-sanity has swept up the NBA over the last week. Now it seems like the phenomenon has gone worldwide.
Friday’s 38 point performance by Harvard grad Jeremy Lin for the New York Knicks against the LA Lakers was his greatest performance yet as a starter, since he burst on to the scene and propelled the team to 4 straight wins.
Lin now has over 200,000 followers on Twitter. He’s got over 800,000 on Weibo – including 200,000 new ones in the 24 hour period after beating the Lakers.
But there’s more to this story than basketball. This isn’t just a modern-day, real-life version of the Hoosiers movie. The Jeremy Lin story is incredibly popular because we can all see a little bit of ourselves in this man’s struggles and now successes.
What can all of us learn from this young man — and how can we apply these same lessons to our own lives when we go back to work on Monday morning?

2011/12/19

漂鳥精神

漂鳥精神  文/楊南郡

不久以前,我陪一歸國華僑在台觀光,有一夜住宿一個青年活動中心。抵達時,正有總數約五百人的三個大專社在那兒露營,他們散在三片草坡上玩「大地遊戲」。我們穿過這些點鞭炮、滾皮球的嬉鬧人群,前往指定的宿舍。宿舍的左前方就是營地,整其栽植的樹幹間,一個個整齊排列的營帳,少許人正在利用營地現成的爐具燒菜煮飯,而懸掛在樹枝間的燈泡也適時亮了。

晚飯後,我們信步在活動中心範圍內閒逛,營火會也開始了,圍著熊熊營火,他們正在玩「帶動唱」……我們在營火外靜靜地看了好一會兒,我想這位僑領是有些童心為泯吧?不料他眉頭越皺越深,轉身回走時他沉重地問:「我們的大專學生,為什麼還在玩這種小學生幼稚園的遊戲呢?」

2011/02/16

洪蘭:有心念書,何須求神

洪蘭:有心念書,何須求神

【聯合報╱洪蘭】2011.02.14 02:51 am
初二回娘家,大家正在廚房忙時,突然門鈴響了,我去應門,一位老先生手上拎了一籃水果站在門口,看到我,稱呼我「洪小姐」。我吃了一驚,已經很久沒有人叫我洪小姐了。他從口袋掏出名片說:「民國五十一年時,我在城中區送掛號信,你教過我英文」。我思索著:民國五十一年,我才念高一,自己都泥菩薩過江,怎麼可能教他英文?他看我猶疑,又拿出一張他當年做郵差的老照片,我想起來了。

原來父親在辦刑事法雜誌,常有掛號信。掛號信要蓋章,進屋裡拿圖章時,母親會叫我們倒一杯水出去給郵差喝,因為當時沒有便利商店,無處買水。有一天,我左手拿圖章,右手拿冰水出去領掛號信時,這個郵差蓋完了章,靦腆的從汗水溼透的上衣口袋中取出一張小紙條,問我可不可以教他上面那個英文字怎麼念。我很驚訝,但是看他臉都紅了,很誠懇的樣子,就盡我的力念三遍給他聽,他很認真的跟著念三遍,一口氣喝乾水,鞠個躬,跨上腳踏車就走了。我進屋去跟母親講這件事,母親嘆息說:「可憐哪!想念書卻無書可讀」。

2009/12/02

倒數1個月,衝上第1志願

倒數1個月,衝上第1志願

距離指考還有一個月,
多了很多自己的時間,你會怎麼準備?
有人因為放假,連心也飛了;
有人卻把握住最重要的倒數時間,
K書大作戰,衝上第一志願。



文/盧昱瑩 圖/鍾士為
2008年5月 Cheers雜誌


陳怡婷
(政大法律,第1類組)

「最後一個月,主要是在培養自己的自信心,」以前20名成績考取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的陳怡婷說。
因為所有的書、參考資料在考前一個月之前,都應該要念過很多次,所以倒數一個月時,陳怡婷幾乎都在寫考古題,只有碰到自己的盲點時,會再拿書出來翻閱,增加記憶。
近10年的考古題,都被她拿來演練,從第1週到第4週,每2、3天就寫一份,「全部做下來,成績有逐漸變高,自己發現有效果,就會很有信心。」除此之外,她也會做大考中心在網站上公布的「預試試題」,有些題型會在指考中出現。

2009/07/01

高中三年英文學習心得與方法

高中三年英文學習心得與方法 

姓名

賴弘毅

高中就讀學校

新竹高中

高中畢業年度

92學年

目前就讀學校

台灣大學

目前就讀系所

外國語文學系

大學入學方式

學測英文級分

15

指考英文成績

91

 

    我的高中三年,在學習英文方面,一直是以新竹高中老師們的教學方針為依歸。我相信無論是哪一所高中,英文老師們透過他們的教學經驗所制定的教學方針,都是對剛邁入高中生涯的新生們來說,非常值得參考且付諸實行的計劃。我要提供的第一個心得,就是「相信自己的英文老師」,任何的英文問題,你都應該最先向他們請教,因為他們是最瞭解你的狀況、也最清楚你在學習英文的「當務之急」的人。以下我提供的學習心得和方法,至多只能算是一些建議和提醒,必須視你個人的情況與需要調整後再落實。

課本:

    課本應該讀熟,能夠背下來最好。它是你高中三年,學習英文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憑。或許你會認為課本上的文章沒什麼特別,英文課本的版本這麼多,背其中一個版本的課本不見得有什麼直截的好處。但我要告訴你,把這些課文背下來對你的的確確有好處,而且是大大的好處。


高中的英文課本(尤其是課文部分)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因此重點明確、容易吸收的。例如某一課要介紹的是假設法,那麼該課課文從頭到尾就會不斷地重覆假設法,有些還會針對不同人稱(Iyouhe/she/it/代名詞)、不同時態(現在式、過去式)不同句型(基本句型、if it were not for/but for/were it not forit is about/high time thatshould have等等)的假設,分門別類地各造出幾個簡單的句子,搭配有趣的情節來把這些句子串連在一起。如果把這課的課文背了下來,不就等同於精通了英文的假設法嗎?我還曾經看過某個版本的英文課本,在某一課為了要介紹分詞構句,該課的課文因此每隔幾行就出現一次分詞構句。甫接觸這課的課文會覺得它可笑,可是仔細想想之後,就會發現課本的編者們用心良苦。各個高中英文課本版本的編者,多有國內各學術型大學精研英語語言學多年的學者,因此當你背完你的英文課本的時候,就已經學到了許許多多英語語言學大師們苦心鑽研多年所得的學術精髓!

    從前,我每天至少會花兩小時在自己的英文課本上。在老師上課前的預習,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個方法不但讓我的學習事半功倍,也讓我體認到應該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不是一味的把責任推諉給老師。我所謂的預習,是指先把課文讀懂,把所有不懂的單字(課文、例句、會話、字彙注釋等等)全部先查好、背熟,再把每課後頭所附的練習以及習作本裡的習題(如果你的學校有買或你們使用的英文課本版本有出的話)都做完(這樣子的預習,一課大概會花上六個小時以上的功夫)。經過預習之後,課堂上我只要仔細地聽就夠了,因為我可以充份地享受預習的好處,當老師在台上講解的時候,已經是在為我做複習。只要預習得夠認真,這時候我差不多已經把這課背下來了,預習時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趁這個時候聽個明白,或是趕緊發問。當學校老師一把課教完,我會回家仔細地把那一課再讀過一次(這次大概會花上四個小時的時間),把所有的細節都徹底地弄清楚。再來,我就只等期中考的前一天,再把這課拿出來複習一遍了(這次大約會花兩個小時)。花上這幾次功夫,一學期三次的期中考其實就能應付自如,即使要考高分,也不能說是難事。

閱讀:

    我們打從出生就開始學習中文。或許連幼稚園都還沒上,爸爸媽媽就已經開始讓我們寫描線簿。上了小學之後,每天我們都要背生字、背生詞、背課文,聯絡簿上頭的回家作業總是要我們把這些生字、生詞、課文都重覆抄個好幾遍。上了國、高中之後,我們開始閱讀許多優秀的散文、古文,也背了幾篇古文觀止。不過,這樣紮紮實實地學到高中畢業,中文程度都還不見得能稱得上好,寫出來的文章都不見得邏輯清晰,何況是(大部分人都)從國中才開始學習的英文?每個人都想要學好英文,但有多少人願意從抄單字、抄片語、抄課文開始學呢?大概有些人光看一遍就開始嫌煩了。如果你也是這樣,連抄寫的基本功都不肯下,那你怎麼有資格抱怨英文很難、學不好英文呢?怎麼有資格笑那些背英文字典的人方法很原始呢?至少他()肯下苦功,光這點就值得稱許了。

    接著課本後頭,我想提出的第二個重點,就是「多閱讀」。如果一個人不使用一個語言,不大可能有辦法把它學好。生長在台灣,我們並沒有聽、說英文的環境,使用英文的機會也很低,因此要提高使用它的頻率只有靠閱讀和寫作。現在許多高中會要求學生買英文學習雜誌,順道訓練學生的英聽。利用這樣的英文學習雜誌來增加閱讀的機會實在很方便,如果學校沒有規定,你也可以自己買,市面上有很多內容有趣、生活化,而且能確實提升讀者英文能力的英文學習雜誌,你可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讀。

    千萬不要懷著功利主義的心態來學英文,考試不考就不唸。語言是一定要多使用的,你可以試著把自己關起來,整整三個月都不說話,看看你三個月後是不是還有辦法流利地用中文和身邊的人溝通。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是為了考試而唸英文,只有期中考前幾天才會把英文課本拿出來,你怎麼可能有辦法立刻應用自如呢?美國Time(時代)雜誌調查國內最成功的前百大企業家、統計他們的人格特質並歸納出他們各別的成功因素,試圖找出他們成功的共同原因,結果發現他們的成功因素裡頭只有一項是這前一百名企業家共同擁有的──豐富的字、詞彙量以及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語言是你認知這世界的唯一工具,語言學家們已經證明了即使是天生有殘疾(聾、啞、聽力障礙等)的嬰兒也是如此,所以你的語言能力攸關你思考的精密度。語言能力愈好,就能做愈精密的思考。

除了一般報章雜誌的閱讀外,如果你對小說或文學有興趣,可以請學校的老師推薦一些英語文學名著的精簡版、或是一些近現代簡單有趣的散文集、小品文集,這類的書藉,在誠品書局、Page One(台北101)都可以找得到很多。

    我高中的時候,每天會花半個小時念英文雜誌、半個小時聽英文廣播。加上唸課文的兩個小時,一天花在英文的時間大致上是三個小時。乍看之下很多,其實不然。假設你640分到學校早自習,早上就有將近一個小時,加上下課(扣除上廁所)和午休(扣除吃飯)時間,在學校其實就能把英文念完了,晚上回到家之後,還可以有三、四個小時的時間準備別的科目(不過別忘了聽廣播),週末也有許多空閒的時間可以看英文的課外讀物。

文法

    有些人會覺得英文的文法很難,畢竟這不是伴隨我們生長的語言。如果你也覺得英文的文法很難,我建議你可以找一、兩本文法的參考書,先把它們讀通、讀熟,把英文文法的梗概掌握住;剩下的枝微末節,就是等到你有了問題的時候,再把這一、兩本文法書拿出來參考了。有一本文法書是我十分推薦的(希望這樣不錯置入性行銷,我沒有收敦煌的錢):

     Azar, Betty Schrampfer.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English Grammar. N.Y.: Pearson Education, 1999. (敦煌書局代理)

其實,即使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大多(如果不是語言學、文學、史學、人類學的研究者)也不會重視文法,就像我們書架上積滿了灰塵的那本辭海一樣,他們也是偶爾才查查,但至於平常使用英文的需求,卻可以應付自如。這主要是靠使用、熟悉這個語言的語感。所以如果文法學不好,可以靠多閱讀來培養。

會話

    在台灣(除非是因應工作上的需要),很少能有使用英語交談的機會和場合。但這並不代表英語口說的練習不重要,如果真的不重要,每個英文課本版本的編者們就不會在每課都加上一個會話練習,並且註明要分組練習了。目前國內各大學近年來開始比較多量地聘請國外學者,當你上了大學以後,如果口說能力不好,搞不好和老師溝通的能力都沒有。最重要的是TOEFL(托福)考試已經在2006年開始實施口試,這可以算是針對非以英語為母語的英語能力檢定上劃時代性的改變,這表示現在全世界都已經認知道英文口說能力的重要性。

    高中的時候,我同樣也很缺乏能夠練習英語口說的機會,所以我很異想天開地和幾個同學想了一個辦法──改用英語交談。既然天天使用中文,我們就有能力說流利的中文;那麼天天說英文,應該也能讓我們的英文變得流利(中文不會變差,因為回到家還是得用中文和爸爸媽媽溝通)。一開始雖然大家每講幾句話就要查一次字典、想好半天才能擠出幾個完整的句字,但是我們很快就養成隨身攜帶英文字典的習慣。而且因為通常大家都會高頻率地使用自己最近幾天才背的單字,所以字彙能力增加得很快。慢慢地(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已經可以使用英文(當然還是要翻字典)做一般日常生活的溝通。

    另外,許多學校都有ESCEnglish Speech Club)這個社團,是各校為了訓練英語演講比賽的參賽代表而成立的隊伍,每個禮拜至少都有一到兩次的聚會,用英文做簡單的看圖說故事、即席演講等等的練習,還有老師從旁指導你的發音、用字和句型結構等等,對增進英語會話能力也非常有幫助。

全民英檢

    我個人十分不鼓勵高中生參加全民英檢。除非你準備申請或選填的學系有特別規定你必須有通過全民英檢中級的初試或複試證照。第一,全民英檢的證照只有三年效力;第二,高中生通常沒有參加這種英文檢定考試的需要(應徵工作、參加研究所考試);第三,全民英檢的證照只在台灣境內獲得承認,將來申請國外學校的時候也無法做為申請證明。再加上全民英檢的報明費用十分昂貴,如果是單純為了測試自己英文能力這樣的無聊理由,就要花掉爸爸媽媽千把塊的血汗錢,還不如替媽媽把那些錢省下來讓她偶爾也買一件漂亮的衣服。

    全民英檢中級的初試共有閱讀和聽力兩項測驗,閱讀測驗的難度比起升國中的基本學力測驗難不了多少,要通過不是難事。但聽力測驗方面,對於平時不常接觸英聽的人來說可能有些吃力,這個難關能靠著平時多聽英文廣播來克服。中級的複試對於一般的高中生來說難度不低,作文必須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篇首尾呼應、言之有物的文章,如果想要通過,可能要靠平時多閱讀優秀的散文、還有應該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課本課文和例句。最後是一般大家公認最難的口試,分成三個部分:朗誦、簡答和詳答,朗誦是在時限內朗讀完一到兩段文章,能利用的時間不能算少,所以最好慢慢唸,不要想說唸得愈快分數會愈高,「口齒清晰」是這部分的重點。接下來是約十題的簡答,每題有1015秒長度不等的時間能夠回答,這些問題大多是“Yes”“No”就能回答的問題,但請你千萬別這麼答,最好是加上理由,拉長你的答案,不然即使你的英文程度很好,光是回答一個“Yes”,審查老師也評不出你的程度。最後的詳答包含看圖說故事和幾題作題時間比較長的題目,這部分只要放輕鬆、慢慢回答,好好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就有通過的機會。

    中高級的初試同樣分為聽力和閱讀測驗。聽力部分比起中級只是說話速度快了些、應用的字彙難了一些,但一樣能靠著平時聽廣播訓練出來的聽力克服。閱讀測驗部分就不太容易,難度大約和英文指定考科的難度不相上下,滿分是120,但通過則需要80分,如果想要通過,你可能需要先衡量一下自己的閱讀測驗能力再做補強。

結論   

    高中三年的英文學習其實說穿了就是要靠多背、多讀、多聽、多說。仔細回想我們是怎麼學中文,一路走來,再想想自己是怎麼學習英文,就會發現我們在英文上下的功夫(相對來說)太少、太微不足道了。高中的英文課本和其他教材都是精心設計、讓你逐漸累積英文實力的;但大學的原文書課本才不管你的英文程度如何,充斥著一堆你看不懂的單字、片語和句型,到時候你把英文學好更難。我的建議是,平時就要多接觸英文,把握學習的機會,並時常向學校的英文老師請教。這樣一來,想要把高中英文學好,成功機率是很大的。

針對學測及指考的英文加強計劃

    無論是學測、指考,都有非常非常非常明確的測試範圍,並不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無邊無際、也不像國文的考試什麼都能考。因此,無論在高中的前兩年中,有沒有把英文學好,跟能不能把學測、指考考好可以說是兩回事,很多人習慣性地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但事實上沒有直接關係。只要下定決心、花時間瞭解考試範圍和形式,再朝著這個方向好好下功夫,要考得好並不是什麼難事。

單字

    針對學測和考的英文單字範圍,許多書局都編寫了單字本,你可以從中依照自己的需求選購。其中不乏收編了許多優良例句、細心整理出來的片語和collocation的單字本。

    有很多人會覺得很奇怪,明明國、高中的課本裡面已經背了不少單字,為什麼準備學測、指考還要背單字?根據大考中心制定的字頻表,學測要考的是字頻表上前4500-5000的單字,而指定考科的範圍則是約7000-7400。如果只背課本上的單字:500(國中必修)+300(國中選修)+20x24(高一)+25x24(高二)+30x24(高三),你只背了約2600個字,扣掉其中重覆的部分,可能實際上你的字彙不到學測範圍的一半。

    要準備學測、指考單字的這個部分,除了課本的單字記牢之外,我的建議是平時就要背單字,一天可以背約10個單字,最好連例句一起背(否則等於沒背),這樣累積下來,即使是半年也能增加將近2000個字彙,對考試非常有幫助,而且比考前一個月每天死記100個單字有用得多了。

    除了紮實的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背之外,有個速成的辦法,就是利用英文的字根(in-im-un-um-dis-non-ab-–ness-ful-e-ion-y-ist-or-er-ing-ed-t-lyex-out-e-extra-re-等等,可以快速地以組為單位,背完許多單字,例如:(1)migrantmigratemigrationimmigrantimmigrateimmigrationemigrateemigrantemigration(2)inspireperspirerespiretranspireaspire等等。這無論是模擬考、學測、指考,遇到不懂的單字時都很有用。當然,請你不要誤以為只要背幾個字根就可以省去背單字的功夫,英文的字根非常繁雜,多是從古希臘文、拉丁文、古英文和法文來的,想要用字根偷懶,你可能要先精通上面四種語言,我在上頭所提供的方法,只是利用一些比較常用的字根的應試小祕訣罷了。

克漏字

    克漏字其實是最好準備、也最容易掉分的一大題。事實上這個大題測試的就是文法概念和字彙的collocation。文法方面如我前頭所說的,好好把握它的梗概就對了。Collocation的部分比較麻煩一些,這部分的實力要從平常背單字時就開始累積,如果你們學校使用的是龍騰書局的英文課本,那麼你非常幸運,因為他的編者們從第一冊到第六冊,每一課的最後頭都很有系統地整理出關於某個常用字的collocation,記熟就好處多多了。如果你們學校使用的是其他書版社的英文課本也沒有關係,從現在開始,每背一個單字也同時把它的搭配用法(例句)背熟,也有很好的效果。

    很多人以為克漏字很難,其實是沒有把題目看清楚。如果把每個挖了空格的句子,先細心地找出它的主詞、動詞、受詞(如果有的話)和補語,判別句子的時態,再看它是不是有應用任何特殊的句型,每個空格都可以很輕鬆地找出正確答案。有時後掉了分數的原因只是粗心、沒有把題目看清楚。如果你不能確定自己選的那個答案是否正確,那就想辦法確定其他三個選項絕對錯誤,道理其實一樣。這樣逆向思考之後,我粗心的機率大幅地降低,克漏字也幾乎不再答錯。

閱讀測驗

    如果你有像我前頭所說的,平常把握機會閱讀英文的話,遇到學測和指考的閱讀測驗,就可以發揮出辛苦累積的實力了。你將會發現,要在三分鐘之內看完一篇文章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問題、甚至兩分鐘就能解決,因此,閱讀測驗的分數對你來說將十分好拿,每答一題就得兩分。

如果你平時沒有閱讀的習慣,導致你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看完題目上的文章也沒有關係。閱讀測驗通常都是考一些關鍵字、關鍵句和文意大綱,你可以先看題目再回到文章裡頭去找答案。考前你可以做這樣的訓練,多找一些閱讀測驗(考古題最好),習慣學測、指考閱讀測驗的出題方式後,你就會發現其實出題方向不難預測。用這種方式做答,可以有相當高的答對機率、而且節省非常多時間。等到你把作文寫完,如果還有剩餘的時間,還是可以再回來好好地把閱讀測驗的文章從頭到尾仔細看過,檢查你寫的答案是否正確。

作文

    作文要算是最難準備的部分了,它佔的分數比例說高不高、說低不低,讓人想要放棄卻又猶豫。

這方面的實力可以從平時就累積。其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背課文,如果你有背課文的習慣,那麼你在寫學測或指考作文時,你有6x12=72課的課文在你的腦海中可以用。這些課文,全都是鑽研英語語言學多年的大師們,辛辛苦苦編纂出來的精華,都是非常正確而且實用的句子,搞不好閱卷老師就是你背的那些課文的作者之一。除此之外,平時多多閱讀英文的報章雜誌(我不大推薦高中生閱讀China PostTaipei Times,因為這兩份報紙對高中生來說過難,可以考慮學生郵報,是一份雙週報,時間和金錢都花費不大),也能夠加強你對英文的語感,寫作文時會更加順利。

    寫應試作文最重要的應該是切題。英文和中文的思考模式不同,這個問題對所有非英語系國家出生的人皆然。常常聽到人家在說的Chinglish或是Chinese English就是指你以中文的思考模式去說、寫英文,這是應該儘量避免的。首先應該訂好主題句(topic sentence)要,接著圍繞著你的主題句舉出(一般來說)三個理由或例證(supportive ideas/details),最後只要你的結論(conclusion)能和主題句首尾呼應、甚至只是把主題句再換句話說一次,這對學測和指考來說,就已經是一篇無可挑剔的作文。寫不好這種作文,大多都是同個原因.──偏題。常常有人覺得自己已經按著自己的主題句在說,但由於不習慣以英文推理的緣故,寫出來的東西事實上並不合邏輯。例如我有一個家教學生寫他喜歡穿制服上學的三個理由,最後一個理由是因為他有兩套制服可以替換著穿,這顯然並不構成喜歡穿制服的理由;還有另一個學生他寫為什麼廣告能使商品受歡迎,其中一個理由是因為商品會因為廣告而變得受歡迎,這個理由顯然是個邏輯上的惡性循環,有寫等於沒寫。考試的時候不能因為心急或緊張,就在還沒想清楚之前下筆,上述的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縝密的思緒來避免。

    此外,在寫這種應試作文時有一個大忌,那就是千萬不能使用概括性的論述。例如“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Needless to say”(你寫這篇作文就是要闡明你的論點,沒有什麼是不需要說的,你必須說清楚)、“There is no person but likes to eat ice cream”(搞不好閱卷老師最討厭吃冰淇淋,偷偷地在你的考卷上面寫“I am nobody, then”),也儘量避免everyEveryone should read Harry Potter)、eachEach of us is born to enjoy his/her life)之類有概括意義的字眼。這是很多閱卷老師都不欣賞的寫法(我剛好是這些閱卷老師們的學生),他們看你的文章就是想看你怎麼說,千萬不要寫出「無庸置疑地」、「沒有例外」之類的東西,要是你真的非寫不可,就提出強而有力的佐證,讓閱卷的老師想反駁也啞口無言,否則都是會被扣分的。

至於其他任何你學過的複雜句型、困難的單字,在你考試的時候可以通通都寫出來沒有關係,你愈能證明自己有寫出一篇好作文的實力、邏輯又清晰、意義明確,閱卷老師也就沒什麼能要求的了,要拿到15分以上應該是可以達成的目標。

要準備學測、指考的作文,平常偶爾寫寫簡短的英文日記或小散文都是好方法,或是你可以常常寫一些作文請學校的老師指導,對你的作文能力都有不小的幫助。

給考生的建議與叮嚀

    對我來說,高三那段時間是我目前20年的人生當中,最簡單、最快樂(因為人似乎只要生活得簡單就容易快樂)的時光。生活週遭的一切,旁人都為我們準備好了:課業上,老師或補習班已經為你安排好詳盡的課業規畫;升學上,也有許許多多的升學講座、廣告、小手冊讓你參考;生活上,更是備受呵護,老師變得不太敢隨便罵我們(怕我們壓力太大或失去信心)、爸爸媽媽比較少像從前那樣逼我們做家事、跟弟弟妹妹吵架的時候也首次享受到爸爸媽媽的支持……,當考生真的有數也數不清的好處。除了讀書這件別人沒辦法幫我們做的事之外,其他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事,別人都幫我們解決好了。所以讀書、準備考試暫時變成人生中唯一需要擔心的事情,也變成一個和全班同學一起努力的目標(上了大學之後,你就再也沒有所謂的「同班同學」,每一班都很有可能充滿著陌生的面孔,所以趁這最後機會好好享受吧「同學」的陪伴吧)。面對這麼簡單的生活,真的沒有什麼好焦慮。

    學校的老師們安排好的複習進度,是他們依據自己多年教學的經驗所排出來的,他們教過數以千計的學生、參考過無數的個案,才編排出這一套讀書計畫,跟著老師的進度走一定沒有問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跟著老師安排的進度確實複習,要是一不小心因為偷懶而沒有跟上,很有可能就演變成挖東牆補西牆的局面,很難再跟得上(因為要複習的科目不少)了。所以相信學校的老師們就對了,他們的經驗一定比你更豐富。至於補習或所謂的全修班,我個人建議,除非你是重考生,否則在高三這段期間儘量不要補習,補習班有補習班的進度,跟學校的可能會互相牴觸,讓你亂了步調。

唸書考試伴隨的壓力是最輕微、也最容易解決的了。學測不比欠高利貸,讓你註定直到死,每個月95%的薪水都要拿來還債,三餐不繼還要想辦法餵飽小孩;指考也不比戰爭,你丟一顆石頭過去很有可能換來一打手榴彈(巴勒斯坦跟以色列)。這世界上每天都有上千個非洲、東南亞、或南亞小孩、青少年、老人、孕婦餓死,卻從來沒聽說他們之中有任何一個人因為要考學測或指考壓力太大而精神崩潰;世界上也有數以百萬計的學者、科學家整天有做不完的實驗、看不完的書、寫不完的研究報告,卻也從來沒聽說他們之中有人因為抱怨時間不夠用就事情只做一半。其實這樣比較一下,就覺得可以唸書準備學測、指考真的是太幸福了,世上可能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幸福的事情了吧!

    以前我高三的時候,有時候覺得不停唸書真的煩死了,於是就會找時間跑到新竹火車站前面的SOGO去逛,或者是坐在市區的某一家咖啡廳(現在倒了)喝杯飲料、吃塊蛋糕,每個人都可以尋找屬於自己的抒壓方式,唱唱KTV(就算是買卡啦帶回家唱也好)、大吃一頓或是做一個壓力的詛咒稻茶人,這樣一來,即使是面臨學測、指考,也可以天天過得開開心心。

    學測、指考不是世界末日,決定你要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前往美麗的淨土或是承受永恆的折磨,準備它們的那段時間,在你人生中只是非常短暫、非常幸福快樂的日子,你還是可以跟以往一樣過生活,最大的改變可能只是把原本用來看八點檔的時間用來算數學而已,往後的人生很長,不要忘了自己的本份就好。當然,學生的本份是唸書,雖然第六季的數碼寶貝非常好看,但為了學測和指考,忍住一個學期不看也沒什麼大不了,暑假有三個月可以租DVD來看!

source:  新竹高中 http://www3.hchs.hc.edu.tw/english/essay-exam/student-lai.htm


2009/05/30

AIT王樂仁 精通11種語言

AIT王樂仁 精通11種語言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台北報導】 2009.05.30 02:41 am
 
「學語言最重要的就是靠聽力」,通過美國國務院外交人員十一種外語檢定考試的美國在台協會(AIT)新聞科長王樂仁(Lawrence A. Walker)說:「聽到煩了再看書,每天同一時間聽半小時,把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學語言其實很簡單。

說王樂仁是語言天才一點也不誇張。除了母語英文,他還精通德文、中文、法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葡萄牙文、荷蘭文、廣東話、奈及利亞的豪薩語(Hausa)、丹麥文和日文。其中最厲害的是德語,八月即將派駐柏林的王樂仁,口音道地到「很多人不知道我不是德國人」。


自認在各國語文中,最難學的是日文,因為語法自成一格。即使如此,王樂仁的日文還是有「可以被派去買三明治、坐計程車也不會迷路」的程度,生活對話沒有問題。

他的豪薩語也很厲害,和奈及利亞人交談時,對方直張望他背後是不是站一個奈及利亞人,不然怎會講這麼流利。

王樂仁說,學語言「決心很重要」,重點在「自修」。他學語言的第一個標準動作,就是去買三份附聽力教材的入門教科書,從最簡單的日常生活對話開始,「先聽,聽到不耐煩了,才去翻書找答案」。等到三份教科書都學會了,再去找老師教或進階教材自修。


王樂仁認為,一周二次、一次三小時的學習,還不如每天同一時間聽半小時。他都利用上下班開車或運動,戴耳機邊聽邊練,勇於和人交談。他笑著說,很多台灣人雖然不會講ABC,但「F…」卻說得很標準,「就是靠聽力去學」。

王樂仁建議,找些有趣的事,會更有印象,更想學習。以豪薩語為例,「你好嗎」是「Ina kwaanaa」,意思是「昨晚過得如何」,第一次聽到可能覺得很唐突,怎麼初次見面就問昨天晚上在幹嘛,但奈及利亞人認為「昨晚過得好,今天就會好過」,所以直接問候你昨晚好不好。

王樂仁現在最想精進的還是中文,「我想再幫太太翻譯小說」(王樂仁太太是著名的小說家嚴歌苓,她的《白蛇》英文版就是王樂仁翻譯)。最近他開始看唐詩、論語、孟子,希望中文造詣再提升,更能體會太太文字的奧妙。


2009/05/30 聯合報
 


2008/12/18

午睡、運動 學測榜首不讀死書

午睡、運動 學測榜首不讀死書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想在學測獲得好成績,不必每天熬夜、只睡一小時!七年級生陳韻如彙整了20多位學校或學測榜首的讀書習慣,發現他們K書的祕密:75%有睡午覺習慣、幾乎都在凌晨1點前入睡、睡眠6到7小時、2/3有運動習慣。

目前就讀台灣大學森林環資系三年級的陳韻如,彙整了20多位榜首的讀書習慣,跟朋友創立網站,到國高中演講,今天還出版成書「榜首這樣K書」。

重視休息 每天睡6至7小時

訪談榜首們,陳韻如還統計他們的星座血型;結果發現關係不大,可見當榜首人人有機會。許多人以為,榜首都是終日埋首書堆、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不過陳韻如發現,三分之二以上的榜首,都有運動的習慣,固定每周運動兩次,每次半小時至一個半小時不等。

雖然要把握時間K書,但睡午覺的習慣是下午精神百倍的關鍵。大部分榜首會在中午用餐後小憩半小時至一小時,所以,「專心」睡午覺有助於提升學習效率。

同時,榜首們重視休息時間,平均在凌晨1時前入睡,睡眠六至七小時。讓自己在精神飽滿、身體健康的狀態下,才能發揮出120%的實力。

商業、人文、科普都列書單

榜首們共通的特點還包括喜歡閱讀課外書。不只會看「火影忍者」、「航海王」或「哈利波特」、九把刀等,舉凡商業理財、社會人文、科普新知等領域都在他們的書單中。

而寫作也是他們共同的專長,由於作文在大考中所占的分數相當吃重,國文、英文翻譯、作文,總分至少超過60分。因此,所有榜首們紛紛勤加練習、力求高分。

高中交往對象 現在都已分手

訪談中也透露,一半左右的榜首,高中時有交往異性對象。不過,他們一致認同,如果兩個人沒有清楚認知,最重要的任務是為考出好成績一起努力,很可能會對彼此形成負擔,在考後也可能因為成績不好而懊悔或責怪對方。不過,所有在高中有交往對象的榜首們也老實承認,現在都已經跟當初的交往對象分手了。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64388


午睡、寫作、運動 榜首共同習慣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榜首這樣K書」的作者陳韻如(右),與她採訪的96年理科榜首林耿生。 圖/如何提供
再過一個多月就要考大學學測了,想知道榜首都是如何K書的嗎?北一女畢業的台大學生陳韻如,採訪了8位大學學測滿分、各類組的榜首學生,發現他們多半有睡午覺的習慣,每天至少睡6~7小時,且都愛閱讀、寫作,還有固定運動的習慣,才能得到最佳學習效果。

陳韻如3年前也是面對大學升學考試、壓力很大的高三生,「我當時就想,可以盡一點力,讓學妹們讀得更順利。」考上台大森林資環系後,她就與政大法律系畢業的朋友李孟賢合作,採訪過去幾年的各類組榜首,出版了《榜首這樣K書》。

陳韻如說,她針對二十幾位榜首問卷調查,發現四分之三都有睡午覺習慣,幾乎都在凌晨一點前就入睡,睡眠至少6~7小時,三分之二有固定運動習慣。

多位榜首告訴陳韻如,利用中午半小時午睡,下半天的精神更會好,讀書效率也會提高,適當的運動也有這樣的效果,「午睡及運動並不是浪費時間,每天只睡一小時也不會念得更好。」他們也多半喜歡國文、英文寫作。

國中基測、大學學測都拿到滿級分的台大電機系學生林耿生,是這本書的8位受訪者之一,他透露讀書秘訣在排定彈性但有條理的時間表,並按表操課。

林耿生說,很多人會在數學、物理犯下同樣的錯誤,那就是沒有好好了解章節通則,就急著背誦結果與公式;理科的K書秘訣,不論是數學或物理、化學,首重觀念,但如實驗結果、定義、常用公式就屬必背項目;且國文能力也很重要,建議可從近代中文小說培養閱讀興趣。


2008/06/13

指考衝刺/英語》熟7000單字 複習考古題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08/06/13

補教老師齊斌建議,準備英文科,要看近6年的考古題,要搞懂常考文法,能快速抓住文章主旨,並熟讀大考中心公布的7000個單字。但不要只背單字,要搭配文句熟知用法,一字多義、同義單字、形似單字的區別,也不能不知。

齊斌分析,指考第一大題考詞彙與片語,考生最後階段可優先熟讀第3到6級的單字,但不能只背單字,要看例句,知道單字擺在句中的用法,最好複習91年以來的考古題,注意題目或文章出現的單字。 

有幾類單字不能不知,例如一字多義,像while後面接進行式,是「當…」的意思,若用於兩相比較,有「然而」之意;很多單字的意義相似,但略有差別,如和改變(change)相似的字,transform是指形式的改變,如把太陽能「轉變」成電能;alter則「稍為修改」,意義不盡相同。


 
 

 

長得很像的單字、同一字首或字尾的單字,也很常考,例如stream是小溪,steam是蒸氣;transfer轉車、transact交易、transcend超越(是記憶體大廠創見的英文名稱)也都很容易搞混。

齊斌說,第二大題通常是綜合測驗,考克漏字,出2到4篇文章,考10到20題,有空格的句子應仔細看,要同時符合語意及文法,看清句型結構再作答。

第三大題是文意選填,考單字或片語,特別要注意多功能的文法用字,例如for當介詞有「為了」的意思,當連接詞則是「因為」。

指考英文第四大題是「篇章結構」,通常出一到兩篇,考5到10題,在文中挖掉5個句子,要考生根據文章的組織、邏輯、文法,填上最適合的句子,考生熟知英文寫作格式,有助作答。

至於閱讀測驗,每年占分比較重高,少則25分,多則30幾分,文章從科技到人文藝術都可能出,齊斌建議考生,答題要抓住全篇大意,挑出人、事、時、地、物等重要細節及因果關係,答案通常都在裡面。

英文非選擇題通常分為翻譯及引導式作文,齊斌建議考生,翻譯的句子結構、文法要對,主詞、動詞、受詞不能缺,不見得要逐字譯,意思對最重要;作文的結構可採三段式,先點出主題、舉例解釋,最後結論,儘量用有把握的單字、文法,而且力求正確。

(系列二)


2007/11/15

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十一件事

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十一件事


作者:張忠謀 2007.11.07/天下雜誌第384期


大學四年,我認為大學生應該要多花心思在十一件事情上:


首先是「養成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假如你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那很好,希望你繼續維持;假如你尚未養成這個習慣,那麼請好好把握十八歲這個年紀,因為這近乎是最後的機會。錯過了大學四年這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時期,以後要再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恐怕將更不容易。而沒有健康,一切都不用談。況且,現在大家醫學的知識比起五十年前更豐富,醫學也有很大的進步,保健知識比起我十八歲時候好多了。

健康生活的習慣包含了運動,經常運動不一定是要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運動家或者校運選手為目標,而是養成一個習慣,把運動當作健康生活的一部份。



第二件事是「培養志願」,為自己許一個更細微的志願。

例如,你未來要走哪一個行業?要在政治上、法律上、科學上、學術上還是到企業界?這個就是志願。

假如目前尚未決定志願的話也不用太擔心,這往往是大學二、三年級甚至於是更後面才能做決定的事。但希望你在這大學四年裡儘早有自己的志願,這樣就可以決定你要在哪些事情上下功夫、花時間,也可以早一點知道自己事業的方向、人生的方向,進而知道自己要在什麼學問上多努力。

志願可以分成學術上的志願與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學術上的志願就至少是一門主修,無論物理、化學、電機、機械都好,甚至是寫作等藝文方面的志願,都屬於學術上的志願。

除了學術以外的其他志願則屬於非學術相關的志願,範圍更廣。例如:當立法委員、到公司裡頭作經理、工程師、總經理、當律師等都是非純學術的志願。
無論是哪一類的志願,一旦有了志願以後,學習會比較有方向。


第三,要「用功學習」。

假如你們的志願是學術志願,是未來想當教授、做研究,那麼你們盡可能花百分之一百學習的時間專注在專門的領域上。

若是政治、法律、企業、工商業、服務業等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則建議你們頂多在專業領域上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即可,另外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的時間則可以用來學習與你們的志願相關的東西,但不在你的專門領域裡頭。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志願是在企業裡頭工作,而你的主修卻是電機系的話,電機是你吃飯的本錢,你得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電機的領域裡頭用功學習;另外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因為你預備到企業界做事,所以你要了解包括電腦、資訊、半導體、通訊等資訊,閱讀國內外報章雜誌、相關行業的新聞報導;除此之外,你也得花點時間學學會計、財務、行銷,看看企業是如何競爭,甚至應該注意一下這個行業公司的股價,還有股價漲跌波動的理由為何?

假如你預備以政治來作為志願,那更有一套經典式的學習領域,包括:飽覽歷史、地理、語文方面的書籍,還有閱讀傳記,這是作為一個政治人非常經典式的訓練。


第四個,「學習的時候不要背書,要徹底瞭解」。

無論是看書或是閱讀其他資訊,有時候不是一本書,而只是論文中的幾個段落或是幾頁內容,都要徹底瞭解。徹底瞭解比你看了多來得重要。而且千萬不要僅靠你的記憶力背書,背書只是通過考試的一個辦法而已。

你目前的人生已經通過了種種考試,之後的人生不是挑一個習題或者寫一篇短文的這種考試。未來你人生中的每一天可能都在考試,但那些考試是需要徹底瞭解與融會貫通的。

以我自己為例來說,我的學士跟碩士都是主修機械,可是我一進產業就是進入半導體業,剛開始我對半導體業是一竅不通。可是我的物理相當好,於是我買了一本當時半導體的經典著作,是William Shockley的一本書,有兩百多頁,我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從頭到尾徹底地學習與瞭解。

那時年紀輕,大概二十四歲。白天我在生產線上做事,晚上則花好幾個鐘頭看半導體的書籍。白天的工作雖然讓我對半導體有基本的認識,但實際上對我的半導體學問幫助不大,我的半導體知識主要是靠晚上幾個鐘頭的閱讀而來。

我每天晚上頂多看這本書的十頁,有些地方看來看去還是看不懂,這時候就要找一個教師。我那個時候有一位非常喜歡喝酒的同事,跟我住在同一個旅館裡,他有豐富的半導體學問。他因為很喜歡喝酒,幾乎每天七點鐘到十點鐘都在旅館樓下的在bar裡面喝酒,所以很容易找到他。雖然是在喝酒,可是他沒有真正喝醉。我唸書這三個鐘頭中,有看不懂的地方,或者是想來想去還是不懂的地方,我就去找他,我不僅可以找到他,百分之九十的問題,他也都可以替我解答。

學校的環境對學習很好,可是要抱著徹底瞭解的心去請教,而且要適時尋找與運用資源。


第五點,學會「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在中國、台灣的文化裡比較欠缺。

所謂的獨立思考就是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看了什麼文章,或者聽了一個演講就認為是這樣。看了文章或聽了名人的演講後,要去想他講的是不是事實?然後去找另外一個來源來求證。


第六個,「學創新」。

創新有很多是來自天分,但有一部份是可以靠後天培養。培養創新的途徑其實就是之前說的徹底瞭解、用功學習與獨立思考,這三件事與創新有強烈的正相關。


第七點,「學中文」。

雖然大學生的中文已經學了十八年,可是絕大部分學生的中文還是不夠好。

台灣中學的中文教育跟我小時候在大陸所學的十分相似,均注重讀跟寫,當然還有背書與背古文。那為什麼很多人十八歲了還不夠好,甚至到了四十歲都還不夠好?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聽」跟「講」的能力。

什麼是「聽的能力」?你跟人家講話,對方會有感覺,但可能沒有真正在聽,那就是對方聽的能力差。我是董事長,照理說在公司裡頭大家應該聽我講話,可是我發現常常我講了一句話後,其實我接下來有四、五句話要說,但我在講完一句後就被對方打斷了,因為他以為他知道我接下來會講什麼,但事實上百分之八十的時候他都猜錯了,這就是聽的能力不夠。

講話人人都會講,因為中文是大家的母語,可是「講」的能力還是有層次之別。講話的第一層能力是「詞能達意」;其次是能夠「有邏輯的解釋一件事情」,就是口頭上能有邏輯性的解釋好一件事情,這個恐怕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能夠做到。再高一層則是「有說服力地表達一件事情」,這部分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十都還不到的人達得到。那最高的層次是「雄辯」,這部分一百個人中恐怕一個人都沒有。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提高聽的能力,在說話方面也能達到具說服力的層次,這是可以花時間、花功夫學習的。 


第八點,「學英文」。

英文非常重要,因為未來的五十年,甚至於更長的時間,英文會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語言。雖然要一個十八歲的人學英文已經有點晚了,但是還是可以補救。
補救的話可以從「讀、聽、寫、講」這四方面來進行。學中文要注意的是「聽跟講」,學英文則是要多注意「讀跟聽」。到了十八歲時如果你的英文講得不好,要你流利地講英文會比要你流利地寫英文還來得困難,但重要的是你能夠流利地「讀」,這對十八歲的人來說還不晚,要期許自己能夠做到讀英文跟讀中文一樣地流利,這點相當重要。

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測驗。現在台灣翻譯的書很多,很多英文書被翻譯成中文。兩、三年以後,假如你是願意看原文書而不是中文譯本,而且能夠流利地閱讀的話,那麼你就做到了。

英文聽力也一樣,到了十八歲時,如果英文底子沒有很好的話,已經很難再要求英文講得流利或者寫得好,但是英文聽的能力可以再加強,把英文的獨與聽的能力訓練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九點,「學習世界」。

要學習全世界,不只學習台灣、大陸、亞洲。
學習世界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假如你無法流利地閱讀英文,要學習世界就比較困難。以新聞而言,台灣報紙報導國外的新聞的量很缺乏,台灣的新聞台雖然有時候會報導國外新聞,但簡直是少到幾乎沒有。所以我曾經說過要學習世界,起步點就每天看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你會在裡頭看到不同的世界。除了國際先鋒論壇報之外,可以再看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還有美國的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第十點,「學演講、學辯論」。

這個跟我剛剛講中英文的訓練有關,演講是講,辯論又是聽又是講。

電視上有很多時論者,他們的演講技巧很好,簡直是口若懸河,但是內容不見得那麼豐富,演講跟辯論需要技巧,更需要內涵。


第十一點,也最重要的一點,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誠」就是不講謊話,不是只對你熟的人不講謊話,而是任何時候都不講謊話;「信」就是你說要做什麼,你就會不計代價來完成。我期許大家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我認為社會有沒有提升與社會上的領導人有關。我希望你們現在十八歲以後都能成為各個領域的領導人,也是一個在誠信上不容置疑的人,誠信之外還能與別人既競爭又合作。

在大學的時候學會了如何既競爭又合作,希望出了校門還是能夠繼續如此,那我們的社會才會提升。


2007/10/11

考不好 是努力的動力

許甄妮:考不好 是努力的動力
 
【聯合報╱記者游文寶/桃園縣報導】 2007.10.11 04:09 am
 
當年考上錄取分數較後的開南大學,不但沒有讓同班的許甄妮及陳紀良灰心喪志,反而激勵他們向上,先後考上錄取率只有2%的中央大學企管研究所,令人刮目相看。天下無難事,陳紀良送給學弟妹一句話:「苦不苦─甘心就不苦;難不難─力行就不難」。

去年從中央大學企管所畢業的許甄妮說,當年考上開南大學國際企業系時,只拿到210分,雖然她在校成績維持「前段」,但因考量到部分企業雇主對「後段」大學畢業生似有偏見,造成畢業生就業不易,她決定以國立大學研究所為目標。


從大三下學期開始,許甄妮每天從桃園蘆竹開南大學通學到台北研究所補習班上課,大四那年順利考上中大企管所,當年共有2900人報名,激烈競爭,她成為60個幸運錄取者之一。

許甄妮說,「考大學失利,不見得以後就沒希望」,除了靠補習增加實力,她建議學弟妹,讀書要按部就班,而且不能間斷,考到那裡就要複習到那裡。

許甄妮去年從中大企管碩士班畢業沒多久,到一家規模很大的電子產業公司應徵,老闆二話不說就錄用她,她當下感到「擁有高學歷真好」。

許甄妮的大學同班同學陳紀良,90年考上剛開辦的開南大學,本來很「鬱卒」,但教學認真的老師鼓勵他「到國立大學研究所就讀」,從大三開始,就通勤到台北補習,畢業那年雖然沒有考上中大研究所,但許甄妮的表現給他很大鼓舞,因為後段大學的學生一樣可以考上國立大學研究所。

陳紀良決定重考,那段苦讀的日子,即使有問題卻無人可問,讀書沒有伴,必須強迫自己靜下心來念書,這種煎熬反而讓他「因禍得福」,第二年終於考上中大企管研究所,並於今年6月底拿到碩士學位,正準備服兵役。

陳紀良建議學弟妹,培養專業科目的興趣和能力,並加強英文能力,因為研究所多用原文書;且應多看天下、遠見等時事雜誌。他認為,不管私立大學或技職體系學生,只要對想做的事情充滿熱情、態度積極,就會成功。


2007/06/14

滿級分考試高手 秘笈公開

滿級分考試高手 秘笈公開
【聯合晚報╱記者韓青秀╱台北報導】

基測、學測是全國考生都會面臨的關卡,儘管今年基測沒有考生拿到滿級分,不過如何能拿到滿級分的武功秘笈,卻是眾多考生和家長心中渴望獲得的答案。

麥田出版今天發表「學、基測滿分秘笈」新書,將11位獲得滿級分的考試高手的成功經驗大公開。


王麗雯 多看書 作文自創佳句

「走過龍山寺一帶,甘冽青草藥香由濃烈轉為絲絲縷縷,廟宇香火依舊蒸騰氤氳……但今日不少老店在車流中銷聲匿跡,日漸縮小的青草店面,甚至有老闆娘搖手吆喝,問你喝茶之餘要不要加買減肥茶或樂透。」今年大學學測15萬多考生中,王麗雯是唯一拿到作文滿分的考生。王麗雯從小就喜歡躲在自己的角落,靜靜看書,由於閱讀速度太快,父母買童書、錄音帶的速度幾乎「供不應求」。

看到坊間作文補習班林立,王麗雯表示,常聽到同學抱怨,背誦名言佳句感到痛苦萬分。她強調,如果只是為了爭取高分,名言佳句固然是前人心血結晶,但畢竟不是出於自身想法,就算硬著頭皮背完佳句,如果不知如何應用甚至可能弄巧成拙。

王麗雯觀察,近年來學測作文已經擺脫過去正經八百的題型,反而多偏向創作題型,因此原發創作格外重要。她建議,若是創作新鮮人,可以蒐集名言佳句,不是強記硬背,而是將佳句分類歸納,例如是排比或擬人,描寫視覺或觸覺,分析了解句子結構後,試著結合生活經驗、喜怒哀樂,自創佳句。

汪書平 上課專心聽 讀書重效率

75年次的汪書平在兩年前就讀建中高三時,忙於參加國際科展比賽,只在考前一星期準備大學學測考試,原本很怕兩頭都落空的他,不僅學測拿到七十五分滿級分,順利甄選進入台大醫學系就讀,科展還得到第二名。他表示,「讀書時認真讀書,玩樂時盡量玩樂」是他最重要的讀書原則。

從來沒有補過習的汪書平,即使考大學也不熬夜,他認為,小時候父母訓練他有效率讀書的方式,讓他在基測和學測都獲得極大的助益。此外,上課專心聽講則是汪書平另一讀書致勝關鍵,他說,到了國高中,課業愈來愈忙,沒有時間先預習,不過上課認真聽講,對老師講課內容「百分之百吸收」,「考前只要整個復習一遍就OK了!」

現就讀台大財金系的曾智雅曾經是當年北一女唯一考取滿級分的社會組學生,國中就讀數理資優班的她,當時就體認到自己不是天才,必須靠著各科均衡發展,補足弱點。因此國、高中開始,就訂立完整讀書計畫,嚴格執行,每天唸書六、七小時,她專攻學測,複習一、二年級課程,勤做歷屆考題,果然奏效。

【2007/06/09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