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媒體不再報導真相‧朱淑娟/2009.5.4
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05.html
正當全民陷入失業的焦慮時,五一勞動節前夕,翻開C報,斗大的標題寫著「王如玄:搶救失業大功臣」。雖然對媒體與政府合作「編業」早有心裡準備,但看到這麼露骨的標題,還是嚇了一跳。聽說寫這則編業的記者被同業取笑了一番。
我笑不出來,我很想哭。
當有權者變成真相的詮釋者
其他報的記者又有什麼資格笑C報記者?再打開U報,標題寫的是「短就、充電、王如玄:盡力救急」。媒體圈的人都心知肚明,這些都是「置入性行銷」,講白一點,就是某個政府單位「買」了這則新聞,而「賣」了這則新聞的媒體,叫記者寫了這則報導。當新聞存在買賣關係,要是你會怎麼寫?
然而讀者每天花10元買這份報紙,是真心相信這個媒體能給他們真相。如果他們知道,這個買賣關係花的還是他們的納稅錢,你覺得他們會怎麼想?新聞的買賣關係,已不單純只是買賣而已。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大學甄選個人申請下月開始第二階段指定甄試,很多系所要求資料審查,也有面試。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張文亮,昨天在一場演講中指出,面試時奇裝異服、跟面試老師辯論是大忌。
張文亮也說,部分學生備審資料看起來一模一樣,相當制式,「看起來有人操刀」,面試老師很容易發現,也是大忌,會影響分數。他強調,個人資料不需精美,可以跟父母、老師等討論,但必須是自己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