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3

財金人的心聲

財金人的心聲 

採訪報導 何楓琪      [摘自大正資訊學習網]

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對畢業於中正財金的徐志立而言,這夢想卻是繞了好一大圈,才讓他找到。

坐在會議室,現任研究部專案副理、負責產業研究的他,談到自己的求學經驗時,打趣而幽默地表示:「我的大學之路,可稱得上是『坎坷』了。」

熱門,不一定是你的「門」



時間回到1988年,徐志立剛從高中畢業,和許多人的心態一樣:哪個科系熱門,就往哪去,然後以為上了大學便能「由你玩四年」。

「結果,我在東海化工才二年,就已經念不下去了。因為高中時最差的科目就是化學,考取大學後又不甚努力,不但讀得痛苦,更慘遭退學。」徐志立苦笑地回憶道。

於是,辛苦撐了二年,徐志立只得「認賠殺出」並先服兵役。不過他並沒有放棄大學之夢,反而將志願轉向當時方興未艾的資訊工程系。「只是在服役期間,準備資工系的轉學考都落榜了;只好等到退伍後『認命』地重考大學聯考。」

在準備考試期間,為了釋放壓力,徐志立特別喜歡翻閱財金雜誌當作休閒。「一開始只是看看投資理財的訊息,後來發現自己竟能從眾多資訊中觀察出它的脈動,甚至預測經濟趨勢。對於這門學問不但愈發喜愛,更時常花時間投入研究。」此時他終於發現自己的興趣,並不是別人擠破頭還進不去的化工、資工,而是當年還不甚熱門的「財務金融」。


只是,即使確定了自己的志向,但由於本身並非社會組考生,要憑大學聯考進入
財金系,實在不容易。徐志立幾經評估,還是決定按照原本計畫重考,待進入大
學後再以「轉系」的方式轉至財金系。

轉系 不可能的任務?

重考進入中正資工後,徐志立先試著摸索看看自己是否對資工領域有所興趣,卻發現對其相關課程真的沒有「感覺」。「雖然服兵役時因曾準備過轉學考,對資工的概論有些了解,所以成績還不錯。」但他深知這是「倒吃老本」,沒有興趣做後盾和支撐,這個優勢很快便會消失,因此他大一便開始修習商管共同課程,主動與財金系教授們討論轉系事宜。不過即使徐志立如此積極,卻仍必須通過財金系轉系得成績優異的嚴格條件!因此,就算資工的課程再怎麼艱澀、對它再怎麼沒興趣,徐志立仍硬著頭皮,拚到系上前三名的優異成績,才得以轉系成功。 「其實要轉財金系相當困難,除了得通過轉系考試,優異的大一成績更是必備條件。」但由於徐志立的志向堅定,不畏困難地達到所有的「要求」,也因此讓他成為那年財金系中唯一的轉系生。至此,他才終於進入了夢想中的學問殿堂──財金系。比起其他人,徐志立花了更多時間確定自己的目標,回顧這段經歷,他以過來人的經驗提醒莘莘學子們:「選校、選系,還不如選興趣!」  

財金,錢盡其用的學問

面臨轉財金所需的高標準,有些教授曾建議徐志立不如考慮經濟系,因為該系門檻較低,轉系較容易,但他卻仍堅定目標。為何對「財金」如此情有獨鍾,他說:「因為財金是個『管錢』的學問,我喜歡投資,蒐集理財資訊,然後下判斷。」

一般人對於商管類五花八門的科系名稱,時常是一頭霧水,徐志立向我們解釋其中的差異:「會計當然就是以記帳為主;經濟系偏重經濟理論;企管系除了『管錢』還要『管人』,得十項全能,各種商管知識都要有所涉獵才行。」那麼財金系的特色又為何呢?「基本上,財金有二個層面,一個是財務管理,另一個就是金融商品。財金系更是商管學院中,將期貨、債券等金融商品獨立成一門學問的科系,因此和其他商管科系十分不同。」

所以,如何在眾多財金資訊中理出頭緒並預測趨勢?如何善用每份金融商品的特性來做投資?這些都是財金人的「獨門祕技」,若能練好這內功心法,在職場中將深具優勢。比起當年,現在的財金系堪稱是商管學院中的「明星」。「財金系學生的就業範圍廣泛,舉凡銀行、保險、證券……甚至是一般公司的產業部門,都需要財務管理人才。」無論是個人或公司行號,處處都需要財金人來「管錢」,才能讓「錢」盡其用,得到最大的獲利。

快樂,是讓大家賺到錢

就讀財金系的過程中,徐志立表示他得到的不僅只有投資理財的學問。「對我來說,就讀財金系除了能獲得知識之外,還能『分享』知識。」大學時代,徐志立就十分熱衷閱讀課外的財經書報,並且試著實際操作,甚至和同學一起組成了「證券投資研習社」,不但常與同學們討論投資事宜,就連教授也會來問問他的「意見」。

「我喜歡把自己看到的東西和別人分享,而且享受這個過程。當發現自己的研究讓別人找到值得投資的目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不同於一般投資客「只顧自己賺錢」的心態,徐志立喜歡的是「大家一起分享」的感覺,大大顛覆許多人對商業人士的想像,正因當中所產生的成就感,讓徐志立即使投入大量心力作研究,也甘之如飴。 「親友們都說我談論財金話題時,眼神會發亮。」徐志立微笑地如此說道。這話在筆者看來確實不假,因為光是談到他對財務管理學問的熱愛時,就已顯得神采飛揚。當初進入財金雖然曲折,但對徐志立來說,這無疑是打開了他人生中最璀璨的一扇窗。

因為改變,所以獲得

現任產業研究員的他,每天的工作除了拜訪公司、蒐集投資資訊外,更要閱讀大量書報並將相關投資理財的情報寫成報告,以書面或口頭的方式向投資部門或投資人作說明。問他覺得這樣的工作內容是否適合自己?是否一出社會即確立了如此的工作目標?徐志立大方地向我們分享就業至今的工作經歷。

1996
年徐志立從中正財金系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債券型基金交易員」。「這個工作以操作債券型基金並進行固定收益商品買賣為主,對於累積總體經濟的研判能力很有幫助。」然而當時徐志立並未就此訂定往後的就業方向,不久金融業吹起一股整併風,其所屬公司被併購後,亦造成他職務上的調動,遂從原先的工作轉成「產業研究員」。

「這是二種不同的領域,我在初期轉任時適應得非常辛苦。」幸而徐志立努力地充實相關知識,對新職務才能逐漸上手。令他感到開心的是,他發現自己還挺適合產業研究這份工作。因此,徐志立雖鼓勵學子們以興趣為依歸,但也表示它並非一成不變:「雖然興趣是讀書、就業的一項重要指標,不過它也可能有所轉變,而我們不必害怕這樣的改變。因為當我們試著學習接觸不同的東西之後,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CFP──自我增值的轉捩點

除了「產業研究員」,徐志立現在還有另一個身分,那就是「CFP」課程講師。

所謂的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是理財規劃領域中最權威的認證,其道理就和律師、會計師都需有「牌」一樣,理財專員也需以證照的方式為其專業背書,更能保障投資人的權益。而與其他理財規劃考試不同:要考CFP之前,須先上完為時約二百四十小時的課程。

2005
年台灣首次舉辦這項證照考試,當時徐志立所屬公司也鼓勵員工參與這項認證。對他而言,公司主動提供機會雖是誘因,然而重點還是在自我增值與成長。「其實我會參加CFP的原因是為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投資理財本來就是我的興趣和專長,也有意往該方面發展,因此這個考試對我而言可說是勢在必行。」 CFP在國外已行之有年,舉凡從理財規劃概論到稅法,都是考試科目,範圍廣、難度高,就是CFP證照的特色。「CFP得先上課,再考試。因此在工作之餘,除了得利用週末時間上課,還需全心準備考試,這時只能犧牲跟家人的相處時間。」徐志立表示一開始家人對此頗有微詞,但後來也能漸漸體諒並給予支持。「我認為準備CFP是我人生的轉捩點,不但讓我的生涯規劃有了新方向,也因在CFP的課程中認識了不少人,豐富了自己的人脈。」

在為期一年的準備下,徐志立於2005年考取第一屆CFP認證執照。由於國內對CFP人才的需求相當急切,取得證照後,他便開始擔任各機構的CFP課程講師。談到這份講師的工作,他說:「當身為學生的時候,我們只求六十分,可是一旦為人師,就要讓自己追求一百分,否則如何面對台下學員們各種可能的問題質詢呢?」這就是徐志立的堅持。

金融業──辛苦多、誘惑多

在金融業界多年,徐志立也深深明白箇中的苦澀。

「其實每個行業都有它辛苦的一面,以產業研究員來說,它是一份需要長時間投入大量心血的工作。做產業研究有很多人以公司為家,連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工時長、壓力大是這份工作的「致命傷」。除此之外,金融業因時常接觸以數百萬元為單位計算的資本額,一不小心便容易引發人性的黑暗面,徐志立就曾看過上司舞弊,以及同事入獄的憾事。「一旦違法,就很難在金融界裡立足,因此要小心為上。」

對此,徐志立介紹了一本堪稱「金融業現形記」的小說──《金錢遊戲》。「這本小說相當寫實,內容描述主人翁從名校畢業到求職,甚至跳槽的經驗,以及如何調整自己適應金融環境的變化等。」由於該書作者出身金融業,有不少故事都是親身經歷,因此對想了解該行業的人來說,可說是本不錯的書籍喔。

入門基本功 數字概念不可少

對於欲選擇財金系為志願的同學,徐志立建議:「想讀財金系,數學不能『太差』。若行有餘力,英文能力也要多提升。」由於財金相關工作均需閱讀大量的數據,因此對「數字」必須夠敏感。「每份報表的數據都有意義在裡頭,一定要能判讀到當中的變化。」徐志立認為除了對數字敏感外,閱讀書報雜誌更是必備的基本功,才能練就出判讀的「功力」。此外,由於這些資料報告來自於國外,常以英文呈現,所以平時最好多加強自身的外語能力,才能遊刃有餘。 

人生的BCG

面對未來,徐志立已相當清楚自己的定位與方向:「我覺得可以把自己當成一項商品來分析研究,就能了解自己的現況和未來可能的方向。如現在的產業研究工作是『金牛』──高收入、低成長;CFP講師的職業則是『明星』──高收入、高成長;而我未來計畫從事財富管理的工作,可歸為『問題兒童』──低收入、高成長。所以目前我可以用正職『金牛』的工作來穩定生活,以兼職『明星』的工作來刺激自己成長,並伺機跨入個人最有興趣的財富管理工作。」徐志立運用管理學中的「BCG矩陣」(註一)來定位自己的生涯規劃,不但由此找到目標,還能確立工作的意義與價值,讓方向更清晰明確。

從徐志立身上,可以看到屬於財金人對知識的熱情、對興趣的堅持,以及樂於分享的精神。金錢不一定帶來快樂,但徐志立的快樂可透過與別人分享投資獲得。金錢未必是人生的成就,可是快樂卻一定是人生最大的收獲,不是嗎?
   
註一:BCG矩陣原是根據「市場占有率」及「市場成長率」而劃分為四個象限。徐志立將「市場占有率」軸項轉為「收入」,「市場成長率」替換為「個人成長」,以解釋目前的工作狀況。